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红色秘营

56八路这借条比粮食金贵

宋天秀拿出被服厂开的借条:“大爷,咱这大户亲戚那么多人口,昨天开始已经断了粮没饭吃了,正处在危难的时候,还望你救救急,他们不会忘了你的。”

王云轩接过借条,盯着上盖八路军胶东被服厂的大印,眼睛立刻亮了亮。让宋绍晨拿来毛笔,在借条空白处写上:玉米壹仟斤。

接着吩咐宋绍晨:“大河,天秀,粮栈最近存粮也不多,还得预备应付官家临时调粮。安排装车吧,咱家出一辆马车,大河带来一辆马车。两辆马车各装一千斤玉米,借给被服厂一千斤、借给咱村乡亲们一千斤。再把前几天那家倒闭的粮菜店抵账的两千斤青萝卜装上,每车装一千斤给大伙儿救急,正好遮盖住十口袋苞米。”

天秀眼泪立马流了出来:“谢谢大爷,谢谢大妈,谢谢绍晨哥,你们这是救好几百人的命。”

宋绍晨嘴角翘了翘,秀妮子,这会儿妹夫又改绍晨哥了。

王云轩把借据仔细折叠好放进怀里,起身送这两口子去装车。

老伴不解地问:“小萍她爹,咱多少送点给大河他们家救救急就行,你借出两千斤苞米还送出两千斤萝卜,贴钱不说,万一路上出了啥事儿,咱可就危险了。”

王云轩摸了摸怀里那张盖着八路军被服厂大印的借条:“老伴儿,这风险担的值得。咱开粮栈这些年可是给日伪军办过差事倒腾过粮,你看如今八路这阵势十分得人心,得人心者得天下,说不定有天就打下了江山。咱保管好了这借条,万一将来八路坐了江山,这借条可有大用处,我这么说吧,八路这张借条有一天会比粮食金贵。”

两辆车各装上十口袋玉米,上面盖满了大青萝卜,每辆车载重两千斤。

宋绍晨做主送给王大河宋天秀一袋子玉米一筐青萝卜。宋天秀也没客气:“绍晨哥,谢谢了。”

”刚过六点,去城门查看的小伙计跑回来说:“守城门的皇军刚离开。”

小伙计赶一辆马车,身穿男装的宋天秀和王大河赶着一辆双套马车,走近城门天秀和张德贵们打声招呼:“德贵哥、三位大哥,后面那辆是和俺一起的,天要黑了,着急赶路,俺就不下车了。”

张德贵一看后面跟着的是王记粮栈的马车,车上也装着大青萝卜,一挥手,赶路去吧。

出了城门,宋天秀两口子和小伙计都舒出一口气,把心放下一半。

天渐渐黑了,月下赶路有点难,尤其是进山后,山道崎岖,不熟悉路况的小伙计好几回差点把马车赶到道沟里,王大河跳下车接过小伙计手里的马鞭,和宋天秀一人赶着一辆,加快速度往村里赶。

进村到了打麦场,王大河先把小伙计领回家,让嫂子张罗晚饭,小伙计也懂事,脱了鞋上了炕,吃完饭就跟着王长山上西屋歇着了。

宋绍晨对王大河还有宋天秀说过:“这个小伙计是王萍妈的亲侄子,在粮栈干了好几年了,嘴紧、人可靠。”

不一会儿,被服厂和全村人都来了,王大河先带着大家给被服厂搬过去十袋粮和千斤萝卜。

剩下的一千斤粮一千斤萝卜,王大河对乡亲们说的明白:“这是出山冒着危险借来的粮食,谁家要借,每人可借三斤苞米,送两斤萝卜。不借粮的也可以每户领十斤萝卜。秋后各家得把借的粮食还回来。”

家家都等着粮食救命,就没有一家不来借粮的。军需员刘增田搬来桌子凳子拿来纸笔,点上马灯帮忙记账。各家排队领粮领萝卜,然后到刘增田哪里报上户主名字记上数摁上手印。

这一夜,百户人家的千石村,多少人家守着黄灿灿的玉米粒和大青萝卜流了泪,这是救命的粮,虽然不多,但上磨磨成玉米粉掺点大青萝卜,还有粉碎的花生秧子芋头叶子熬粥,大人孩子都有救了。再熬过一个多月,山上野菜树叶就可以充饥了。

被服厂张厂长也流泪了,被服厂工人们饿了两天了,此时大家都喝上了一碗现碾的玉米茬子粥,虽然稀稀的,但肚子里总算有了粮食身上有了力气。明天把玉米上磨推成玉米粉,还有那一千斤大青萝卜,节省着能坚持到军区后勤部送来粮食。

有了粮食,工人们有力气干活,这批军被任务就能按期完成。前方的新战士们不用挨冻了。

刘厂长心说:千石村这个红色秘营真正是胶东军工的后勤保障。

王大河把宋绍晨送的那袋子玉米(一百斤)用来做了种子出借。山上的土地能种庄稼的早已被几代人打理成了大块小块的庄稼地。但是,千石村四周全是高山,山上总能再找些边角地开垦出来种点庄稼。

王大河和老族长还有村里一些老者商量着,如果有谁家要上山在边边角角开点小块地,王大河可以借给这家一斤玉米种,秋天还回一斤玉米就行。前提是开垦的是荒地不得占用已经开垦的地块,更不得破坏大小山林树木。

消息传出,全村各家立刻都上了山,于是,凡是阳光充足的地方,但凡有点空闲的荒地,都被村民用小石块围了起来开垦。

等王大河上山查看,只见向阳的山坡,有的大山石附近原来约莫一到两尺宽、长约一米左右的一点空闲地方,被平整、松土、打陇,就等着种子下地。

许多人家开垦的荒地只有脸盆大小,形状不一。土质不适合长庄稼的,去树底下挖些土换下石粒土。让这山上但凡能长庄稼的边边角角都成了庄稼地。

饿怕了的人们,把土地视为珍宝,哪怕是只能种两株玉米的地方也都被开垦出来了。

这一百斤玉米,每家一斤,零零洒洒地种在了这些小块地上。到了秋后,虽然土地贫瘠,这一百斤玉米种子也能收获几千斤玉米。

半个月以后,军区后勤部送来一马车粮食,被服厂的伙食供应算是转入正常。

借的两千斤玉米,王大河当时对王云轩提了两个办法,一是等秋收时还两千斤玉米,二是等被服厂有了银元,其中一千斤按价折成银元还账,另外那一千斤等秋收后乡亲们还粮。

王云轩点头说都可以。但这张借条他要留下,还账时王记粮栈打收条、然后在借条上标注某年某月某日已全部还清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